1. 首页 > 百科知识

美国媒体怎么报道中国 西方媒体如何报道中国

关于美国媒体怎么报道中国的最新知识答案内容如下:

美国媒体怎么报道中国

  美国媒体怎么报道中国

  震惊,美国媒体是怎么报道中国的。

  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轰炸,致使我国3名同胞遇害,20多人受伤。

  犯下恶行后,美方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玩起了舆论战,试图以此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这场舆论战性质极为恶劣,被我国传媒界称为“没有硝烟的轰炸”。

  在这次“轰炸”中,视而不见、倒打一耙、指鹿为马等方式便是他们的险恶手段。

  视而不见

  传媒界有个经典理论被称为议程设置。

  即媒体可以通过选择报道方式来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在这场“轰炸”中,西方媒体便将这个理论运用到了极致。

  议程设置的实现方法有三个,分别是0/1 模式、0/1/2 模式、0/1/2……N 模式。

  简单来讲便是,是否进行报道、先报道什么、重点报道什么。

  西方媒体首先便在是否进行报道上下了手段。

  在我国大使馆遭轰炸后,面对这一起震惊世界的恶行,号称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显露出了罕见的迟钝。

  5月7日便发生的惨剧,在事发后两天里,《国际先驱论坛报》、《金融时报》等西方极具代表性的政治报刊都未对此事进行任何相关报道。

  甚至在5月10日到19日这事后十多天里,《国际先驱论坛报》总共198版的新闻中仅有两篇涉及了此事,还被放在了报纸末尾部分。

  《金融时报》则更为过分,10天里整整450个版的新闻中既没有对轰炸的直接报道,也没有世界舆论的谴责报道,好像轰炸事件完全没有发生过一样。

  西方媒体这般装聋作哑绝非真不晓得此番恶行,而是在等待美方说法,以便后续插旗助威。

  1999年5月10日,美国国防部长科恩面对采访时说道:“那些参与确定目标的人错误地认为南联盟物资供应局位于这一被击中的地点,错误的情报导致了最初确定目标时的错误。”

  当美国试图将此次恶行定性为误炸后,之前默不作声的美国媒体立马活络了起来。

  不但大量刊发报道美方所谓的误炸说法,还引用各种说法试图佐证此事,想用先入为主的方法为此事定性。

  美国三大广播巨头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便用“无意轰炸”来为此事定性。

  《纽约时报》则在5月12日引述美国官员的话称,美国此番“误炸”是吃了“旧地图”的亏。

  此番惨剧发生后,国际上有多达120多个国家的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对外公开表达了对美方此番暴行的谴责。

  但这些质疑声音却被西方媒体直接忽视,只拿美国一家之言进行报道。

  甚至连美国本地十几万华人举行的哀悼活动也成了“看不见的事实”。

  要知道,西方媒体在过往可是以穷追不舍而闻名的。

  在性丑闻、政治捐款等新闻上哪怕一点捕风捉影的消息,这些媒体都要刨根问底。

  但在我国大使馆遭到轰炸的国际性大事上,西方媒体却在听到美方解释后便直接全体禁声不再追究,好似美国这番敷衍结论便成为了真理。

  这般行动其实在西方媒体界绝非首例。

  自1985年美国国防部将国家新闻处纳入国防体系后,美国媒体便成为了美国战争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军部甚至专门在开战前便空运了126名媒体记者去往伊拉克。

  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159名西方记者在美国军方“严格审核”下进行新闻报道。

  在5月13日,美国国际行动中心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马尔科姆也透露了一些秘密。

  在面对中国记者专访时,马尔科姆称美国在启动战争机器的同时也开动宣传机器,宣传机器也是美国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据马尔科姆透露,在科索沃战争中,美方便为了阻止真实消息传出南斯拉夫而袭击南联盟电视台等新闻机构。

  此番“没有硝烟的轰炸”中,西方媒体不但在是否报道、报道顺序上做了手脚,而且在报道重点的处理上也让人玩味。

  倒打一耙

  面对国际舆论的指责,西方媒体不得不拿出些许版面对轰炸事件进行报道,但这些报道内容的选择却是别有意味的。

  在报道过程中,西方媒体不但集体忽视我国三名同胞不幸身亡的消息,而且对死者家属的悲痛与悼念活动也是一笔带过。

  更过分的是,为了让美方赢得舆论优势,西方媒体甚至玩起了倒打一耙的把戏。

  事发两天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媒体齐齐发声。

  但在他们的报道中,我国成了恶人,犯下轰炸罪行的美国反倒成了正义之师。

  5月11日,《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中国的真面目》。

  其中写道:“中国还无休无止地将米洛舍维奇塑造成英雄,北约则成了邪恶的帝国主义巨人……克林顿总统和北约其他领导人不为一个孤立的悲剧性错误而撤回正义之师是绝对正确的。”

  在他们的说法下,我国是得理不饶人的角色,他们则是正义的英雄。

  除了扭曲事实的社论外,《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头条上也下足了功夫。

  在其上刊出“中国已中止与美国的合作”的内容,想让西方世界人民觉得中国才是挑起事端的一方。

  除了《华盛顿邮报》这般无耻外,《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西方媒体也紧随其后。

  “德国总理施罗德的中国之行困难重重 ”“中国加强国防增加军费”“中国可怕到了极点”等倒打一耙的说法堂而皇之的刊印在了这些号称客观公正的西方报纸上。

  《华尔街日报》甚至还直接宣称道:“现在是不是中国欠美国点什么了?”

  在这场“轰炸”中,西方媒体面对我国时大泼脏水,但报道美国时却成了极为体贴的小媳妇。

  “北约及其成员国都发表了道歉,这是正义事业中令人遗憾的错误,谁也避免不了。”等帮美方推脱的言辞大行其道。

  《国际先驱论坛报》则直接将《北约懊悔但加紧空袭》放在头版头条。

  这是此报首次报道轰炸暴行,但内容却是在合理化美方暴行,试图帮助其逃脱责任。

  西方媒体在此次报道中的偏向性可谓极其明显。

  《纽约时报》从未刊登过一张我国遇害同胞的照片或者家属悲痛欲绝的场景,但却在5月12日刊登了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困在使馆的整版照片。

  这心思可谓极为恶毒,试图用煽情的方法唤起西方受众对美国大使的同情,而丝毫不不提此番事件到底是谁引发的。

  除了报刊宣传外,西方电视节目也在这次舆论战中下了大功夫。

  英美电视广播直接用现场直播、“集纳” 联播、人物专访等形式大量播出美方政客的虚伪脸庞。

  在他们的画面里,美方为“失误”的道歉极为诚恳,决心继续 “正义事业”的态度令人动容。

  但在美方政客表演进行的时候,本当优先播报的我国遭轰炸大使馆画面与当地战争惨状则成没有了。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此番事件的受害者仿佛不是我国遇难同胞,而是领事馆内安然无恙的美国人。

  部分媒体甚至声援克林顿政府,让其不要被中国人吓到而做出让步,赞扬克林顿道歉时所言的“轰炸仅仅是一个错误,米洛舍维奇才是野蛮的。”

  在报道中,西方媒体可谓把双标玩到了极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暴行当天发布的新闻中决口不提我国政府发出的强烈抗议与严正申明,好似我国大使馆遭轰炸已经是昨日旧闻。

  在采访过程中,西方媒体也对我国人民置若罔闻。

  我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在接受采访时,美国媒体直接询问我国该怎么保护美使馆工作人员,将本该最先提及的我国无辜身故同胞甩在一边。

  这番行动并非西方媒体缺乏专业水准,而是一种恶心的有意为之。

  美国媒体在过往灾难、战争报道中往往最关注当事人伤亡情况。

  在科索沃战争中曾有3名美国士兵被捕,之后美国电视台便反复播放3人的画面与信息。

  但在我国3名同胞不幸遇难后,这些曾热心报道的媒体则好似瞎了一样没给一个画面,反而想要渲染美国使馆受到威胁,试图将中国是受害者的事实扭曲为美国是受害者。

  西方媒体这般行径并非首例,早在科沃尔战争前期便有所反应了。

  在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日子里,西方媒体每天宣传的都是米洛舍维奇是希特勒式的恶魔、科索沃阿族难民活在水深火热中需要美国解救。

  这般为侵略冠上“师出有名”的舆论战还真起了效果,让大量美国人民相信那便是事实,乃至于开战后政府支持率居然直线上升。

  所谓自由

  西方媒体统一口径,试图对轰炸一事颠倒黑白时,其内部也有不愿同流合污的声音。

  但毫无例外的,这些想事实说话的部分西方媒体全都遭到了政府与同行的打压。

  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对法国作家德伯莱和英国记者辛普森的打压。

  美方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大使馆后几天,法国作家雷吉斯·德伯莱在法国《世界报》上发表了自己对此事的评价。

  在文章中,曾在当地考察的德伯莱目光敏锐地指出西方媒体在对南联盟实行“妖魔化”,称这是一种对民众欺骗,认为是北约的军事行动造成了科索沃人道主义灾难,并质疑法国参与北约这番行动的正当性。

  因为德伯莱这番基于实地考察的文章打破了当时法国新闻界“舆论一致”的状态,所以德伯莱在次日便遭到了一番空前的口诛笔伐。

  后续几日,无数法国报刊发表反对文章,在电视中的论战也引发了媒体界的滔天骇浪。

  这般巨大风波直接被评价为“其烈度是多年少见的。”

  而德伯莱此番舌战群儒的遭遇,也仅是因为他想说些实话而已。

  与德伯莱同样引起巨浪的还有英驻贝尔格莱德战地记者辛普森。

  作为同样踏足战场的辛普森对轰炸一事与德伯莱意见相同。

  但当辛普森在战场报道发生的事实后,英国政府却直接发了火,指责其“水准下降”,斥责他基于事实的报道“流于表面”。

  除了德伯莱与辛普森等敢于站出来的人外,敢怒不敢言者也非少数。

  美国华盛顿一位大报编辑便表示,他想加入抗议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抗议西方媒体对科索沃危机的歪曲报道的游行,但是他不敢,因为他会因此失去自己的工作。

  虽然西方媒体总是将自由客观提在嘴上,但从报道实际情况来看,它们都明显会受制于一些政治势力或者经济集团。

  美国就轰炸一事发起的“没有硝烟的轰炸”可谓是恶心至极,但需要正视的是,这种无形的战争需要引发我们的警惕。

  在那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仅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他们报纸的发行量却占了世界发行总量的四分之三。

  而且这些报道中,西方四大国际通讯社播发的国际新闻占全世界国际新闻报道的八成,其中只有两成左右的内容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

  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将不得不接受来自西方媒体报道的信息,将对方的新闻视作重要的。

  这样的舆论格局在如今依旧没有太多改善。

  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美国等西方媒体肆意妄为地将带有偏见的观念传向世界。

  他们口称自由,但这种新闻自由在传播不平等格局下只会是西方的自由。

  想要拥有真正的自由,想要不再受到“没有硝烟的轰炸”,我国需要如同过往发展经济、军事那般打造好自己的舆论原子弹。

  幸好的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这一天正在慢慢到来。

  2022年5月6日,就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23周年,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做出了发言。

  西方媒体如何报道中国

  今后大家在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里再看到‘但代价是……’的程式化标题,都会忍不住发笑。”看完新华社融合报道《无罪之“罪”——西班牙记者起底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套路》后,“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社长库瓦托夫调侃道。

  近日,围绕西班牙资深记者哈维尔·加西亚的新书《中国:威胁还是希望》,新华社对其进行独家视频专访,披露了美西方媒体对华抹黑污蔑的满满“套路”。报道一经播发,便成为网络热点、海外“爆款”。各国网友纷纷表达共鸣,“批美”金句不断,多国媒体人士喊话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还大家一个真实的中国。”

  起底抹黑中国的套路

  加西亚曾任西语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通讯社——埃菲社的中国记者站负责人。2021年,他因厌倦西方媒体追随美国政府和媒体对华发起“舆论战”而愤然辞职。作为资深媒体人,他熟谙美西方媒体反华套路,观点得到许多国外专业人士的认同。

  加西亚在接受采访时多角度还原了西方“逢中必反”的惯用套路。比如,中国富裕的企业家不是“企业家”而是“寡头”;中国腐败官员不是“被解职”而是“被清洗”;中国对外投资不是“投资”而是“债务陷阱”;中国部分城市宣布“封控”不是“防疫需要”而是“侵犯人权”……

  报道还为观众一一梳理出西方媒体诋毁中国的“万能句式”:“中国经济在增长,但代价是……”“中国加大环保力度,但代价是……”“北京冬奥会还算成功,但代价是……”

  对于美西方媒体发动对华“舆论战”的背后原因,加西亚一针见血:“美国充当全球霸主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但它拒绝接受这一现实。于是,美国就像章鱼般伸出触手,在经济、贸易、科技、政治、卫生、媒体、情报等多个领域攻击中国,破坏新疆等地区稳定,支持分裂势力,并利用其军事优势恐吓中国。”

  多国网友力挺中国

  报道一经播发便成为网络热点。截至目前,仅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下的浏览量就近300万。各国网友用英、法、西、俄、意等10余种语言写下他们的留言。

  在评论中,海外网友表达了对美西方无良媒体虚伪行径的不满,也大声喊出对中国的支持。

  意大利网友萨拉·迪娅曼特留言说:“说的绝对正确!”

  俄罗斯网友谢尔盖·雷先科说:“千真万确!中国就是遭受西方媒体恶意抹黑典型的例子!”

  网友杰克·罗德奥用法语留言说:“中国一心发展,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

  这段视频和详实的文字引发了许多网友的思考和共鸣,他们发现,美西方媒体操纵国际舆论、打压异己国家的套路如出一辙。

  阿根廷网友达里奥·哈罗说:“感谢这条视频,他们正在针对俄罗斯做类似的抹黑,以及针对很多阿拉伯和非洲国家。”

  马来西亚网友关霍克说:“西方不能失去对世界的霸权和控制,尤其是那些邪恶的政客。长期以来,公众很容易被西方媒体蒙蔽和洗脑。”

  刚果(布)网友拉姆斯·马普克森说:“西方国家主宰世界时便心安理得,非西方国家崛起时便被视为威胁,所以我们不被允许强大,我们只被允许充当附庸。”

  有网友看完,除了“一键三连”外,还呼吁大家把报道转发给那些被西方媒体洗脑的民众。

  网友XRC留言说:“新华社这条视频太棒了,它给我们传达了一个明晰的信息,必须要分享给那些被洗脑的西方人看看。”

  专业人士喊话无良媒体

  该报道在引发各国网友热议的同时,也激发了不同国家专业媒体人士的共鸣,他们纷纷呼吁停止传播西方媒体的舆论“噪音”。

  西班牙《金融世界报》社长巴塞洛和西班牙《拉曼查周刊》社长特赫拉看完视频后,都对加西亚披露“盎格鲁-撒克逊媒体”抹黑中国套路的做法深以为然。这两位西班牙资深媒体人曾到访中国多个城市,对何为真实的中国有自己的观察。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巴塞洛认为很有必要让西方读者走出反华仇华“话语陷阱”,了解真实的中国。

  西班牙《金融世界报》转载新华社报道

  由于委内瑞拉常年饱受美西方舆论霸权之苦,该国南方电视台网站负责人埃伊莎对新华社的这一报道感同身受。她评价说,报道真实还原了西方媒体是如何对中国进行偏见性报道的,让读者切实感受到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时是如何做到“好的一律不报”“不好的添油加醋”,以及如何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噪音的。

  当对华污蔑抹黑的套路被一一起底,这些美西方媒体所谓的“专业性”与“可信度”就被人打上了问号。

  印度尼西亚新闻世界网转载报道

  印度尼西亚新闻世界网主编罗富西说,通过加西亚在中国的亲闻亲历,向读者详细介绍了真实的中国。文中对加西亚的采访,更加深刻揭示了西方媒体总是习惯用带有偏见的负面词语报道中国,歪曲事实本身,误导国际舆论。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顺心百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