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共完成货运量118.7亿吨,同比增长5%;小客车出行量、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速均在25%以上;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5亿吨,同比增长6.2%;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205亿元,同比增长13.3%。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在发布会上说,“今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正在加快恢复增长,总体实现良好开局,既有质的有效提升,也有量的合理增长。”
3月10日,复兴号动车组开行在新成昆铁路上,铁路附近的油菜花吐露芬芳。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公路上载满货物的车辆越来越多、跨省出行的人员流动量大幅度增长、更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拔地而起……多方因素交织,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加快恢复增长,流动中国释放更多生机与活力。
港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发布会上,苏杰介绍,一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5亿吨,同比增长6.2%,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5.4%,外贸吞吐量增长7.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973万标箱,同比增长3.5%。
1月27日,集装箱货轮在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港口忙碌运转,集装箱频繁“迁徙”,印证中国外贸量稳质升的新气象。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码头,小汽车正排列得整整齐齐,等待上船。
“我们依托烟台至中东、南美、非洲等9条商品车外贸航线,不仅为本土车企拼船出海,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更多国产商品车走向世界,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港口烟台港滚装物流公司市场营销中心主任姜磊说。
1月18日,在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外贸商品车在等候发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外贸回暖,物流奔忙。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68.9亿件,同比增长11.0%,其中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46.8%。
“目前我们天津大件中转场日均的货物处理量在2000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顺丰速运(天津)有限公司公共事务专员刘平川说。
2月13日,一名工作人员在贵州快递物流园内分拣快递。新华社发(王立信 摄)
交通枢纽是旅客、货物的重要集散地,其数据变化是观察经济社会活力的风向标。数据显示,一季度,长江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71亿吨,同比增长6.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5.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1%。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安全处副处长童庆介绍,2023年第一季度,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3989.36万吨,同比增长22.08%。葛洲坝船闸航运通过量4114.33万吨,同比增长24.63%。两者均创投运以来一季度航运通过量最高纪录。
4月24日,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年以来,各地生产“拉满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205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交通运输扩投资‘开门红’,为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了有力服务支撑。”苏杰说。
4月11日拍摄的贵州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召开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会议,对2023年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工作作出部署,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多个省份预期交通投资规模均超过3000亿元,交通投资稳中有进。
4月12日拍摄的新建福厦铁路安海湾跨海大桥(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苏杰表示,下一步将在保持投资规模基础上,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落实“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审批和建设,加强对重点项目跟踪、协调、调度,科学有序推进项目实施,防范化解风险,在稳增长中切实发挥交通投资的重要作用。
完成货运量118.7亿吨,同比增长5%;小客车出行量、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速均超25%;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5亿吨,同比增长6.2%……近日,我国一季度交通运输业成绩单出炉,一个个回升的数据、一条条反弹的曲线,佐证着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加快恢复增长,总体开局良好。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的“先行官”。相比一项项亮眼数据,一幅幅鲜活的生产生活图景更为直观真切——港口码头生机勃勃,4月10日,长江沿线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繁忙,1430辆汽车整装待发将出口东南亚;旅游出行需求井喷,4月15日,杭州到长沙、南昌等热门方向车票销售“秒空”;跨境电商货运提速出海,今年以来多家快递公司新增多条跨境航线服务国际业务……交通“大动脉”复苏强劲、物流“微循环”更加畅通,流动的中国释放出更多生机与活力。
细细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是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的鲜明特征。强化政策支持、开展调度督导,多因素交织作用下,一季度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205亿元,同比增长13.3%。川藏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沪武高速公路江苏太仓至常州段改扩建工程、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开年以来,各地铆足干劲抓建设,一大批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应该看到,重大交通项目单体投资多、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持续扩大交通领域的有效投资,将为中国经济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注入汩汩动力,有力支撑经济运行整体转好。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才能把握大势,打好主动仗。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基本建成、新增国家高速公路约1.1万公里、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枢纽城市……铺展开这张交通强国建设的“施工图”,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模样清晰可见。一系列具体举措、一个个量化指标,不仅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方向,也为持续稳增长、扩投资、补短板提供强力支撑,为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开路先锋”作用。
货畅其流、人畅其行,无不印证着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港区码头远洋巨轮往来不停、公路上满载的货车越来越多、天空陆地各式出行的人流大幅增长、更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拔地而起……开局总体良好,蓝图已然绘就,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持续保畅通、扩投资、补短板,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强国加快建设,定能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驶向更宽广的海域。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顺心百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