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傈僳族中有一支鸟氏族,他们姓“nià”,但因手机电脑中无法输入“nià”字, 族人不得不妥协改姓为“鸭”。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像“nià”一样的生僻字由于无法输入和显示,只能无奈用其他字替换,导致使用者改姓改姓。姓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组成部分,不该被遗忘。你身边有名字中带生僻字的人吗?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它发生在河腰村,一个距离丽江一百多公里的小村庄。这里的村民大多数都是傈僳族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高山深处,与外界接触不多。他们的姓氏“nia”,是一个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鸟”,下半部分是“甲”的字。这个字在傈僳语中就是鸟儿的意思,也是他们祖先对鸟类的一种敬畏和纪念。
据当地的文化研究者介绍,傈僳族讲究氏族文化,崇拜动物植物,崇拜万物神灵。过去音译成汉字的“nia”,就是这种崇拜的延续。他们相信自己是鸟氏族的后代,那种长得像鹰隼的鸟类,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庇护着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他们会在傈僳族衣服上绣鸟儿的花纹,也会在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姓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特殊的姓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这个字太罕见,在国际汉字标准Unicode里还没有自身存在的编码。这意味着,因为缺少计算机语言里通用的编码,这个字可能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书写与口语之中,但无法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流通。如此一来,这个字不仅会消失,且与之相关的一部分人,一旦要与外界世界、与互联网产生关系,必将受到息息相关的影响。
这种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换二代身份证时。前几年通知更换二代身份证时,派出所系统无法输入原有姓氏,“nia”字打不出来。如果不改名字,他们就没法办理银行卡、手机卡、各类费用等等。于是,在那一年,据当地村民回忆,全村仅有的一百多个“nia”姓人家,先后到派出所更换了自己的姓氏。
既然“nia”字打不出来,那就拆开,“鸟”和“甲”合起来就是“鸭”。这个姓氏,成了河腰村的第二大姓。但是,这种随意组合,引起了村里很多老年人的不满和抱怨。老年人不想离开祖宗的字眼,而新姓氏,与传统文化有些相悖。一些人因此不愿意去派出所更换身份证,也不愿意去银行办理业务。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老人的去世,让河腰村的人们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在这个姓氏的传承中,老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是历史的见证者。在这个姓氏的传承中,老人们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他们的去世,意味着这个姓氏的传承失去了最重要的一环。
这个故事,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姓氏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个故事中,“nia”姓的人们,不仅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承,也遭受了不少的尴尬和困扰。他们不得不在生活中面对种种尴尬和困扰,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姓氏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是他们历史的见证。
网友评论:人是活的系统是死的为啥要人就和系统?这就不对。
说明首先输入电脑系统的官方版存在问题,应改的是系统,而不是这个姓氏的人。
简化字弄得,给人家千字文都整出好几个重复的字来。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顺心百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