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的内衣叫“抱腹”或“心衣”。汉刘熙《释名·释衣服》中有记载: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
2、说起古代人的内衣,很多人会想到女性穿着的肚兜,一般是用一整块棉布或绸缎做成的,没有后幅。富贵人家还会在上面绣上精美的花鸟图案,形状多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对角设计,将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成尖形,有的成圆形。上面用布带系在脖子上,下面两边的带子则绑在腰间。
3、裳作为裙子,最早其实是古人的一块遮羞布。在春秋时代,古人才逐渐发明了裤子。后来,女性“月事”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最里面,避免弄脏外面的裤子。古代女性内衣是穿在外衣里面的服装,当时的内衣与外衣不像现在这样区别,随着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内衣日渐区别于外衣的功能。
4、中国内衣在历代服饰文化演变过程中是以一种隐讳、朦胧的形式存在于各类文献史实和出土文物之中,内裤更不用说了。古代内衣最初的面料多采用本色葛布(用植物葛的茎的纤维所制成的织物叫葛布,质地细薄,俗称“夏布”)。汉代时有“羞袒”(鄙袒)、“汗衣”(汗衫)的内衣形制,汗衣在当时男女老少、达官贵人都可穿它。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衣逐渐有了异族服饰的特点,内衣文化走向多元化。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顺心百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